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» 太阳概況 » 專業介紹

财務管理

       一、專業定位
       财務管理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、經濟學、法律和理财、金融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,具有紮實的财務管理知識和技能,适應政府經濟管理部門、企事業單位、金融與證券機構以及會計事務所、資産評估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相關業務工作,能在工商、金融企業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财務、金融管理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。學生要求掌握管理學科、經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;熟悉國家有關财務管理法律法規和方針、政策;較深入了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,具備綜合分析、解決财務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。

       二、培養目标
       本專業主要培養愛國、愛黨、守法、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,面向區域尤其是廣州地區企業生産、管理、服務一線需要,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,掌握财務管理和會計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,具備基本的數據思維,了解智能工具的相關技能和操作,具有誠信品質、創新意識、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,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财務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。

       三、培養規格
       本專業學制為四年,總學分要求不低于163學分。
       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、經濟學學科相關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,接受财務管理和會計方法和技術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,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财務問題的基本能力。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道德、知識、能力和素質:
       1.思想道德要求
       熱愛祖國,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,以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确的世界觀、人生觀,遵守國家法律法規,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。
       2.知識要求
       (1)基礎性知識。學生需較熟練掌握管理學、經濟學、經濟數學、基礎會計、統計學和經濟法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和方法。
       (2)專業性知識。學生需較系統掌握中級财務會計、稅法、财務管理學、管理會計學、财務報表分析、高級财務管理、審計學等财務管理類專業理論知識與方法,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态。
       (3)通識性知識。學生需修讀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、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、軍事理論、大學體育、大學英語、計算機應用基礎等方面的知識。
       3.能力要求
       畢業生應具有如下能力:
       (1)知識獲取能力。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,通過課堂、文獻、網絡、實習實踐等渠道獲取知識。
       (2)知識應用能力。學生能夠應用财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分析并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。養成職業判斷能力,提升專業水準,通過較強的洞察力對财務信息進行恰當分析,為企事業決策支持提出合理建議,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從事實際工作和進行簡單的科學研究。
       (3)外語、計算機應用能力、數智财務應用能力。具備基本的外語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,具有較好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,能夠運用相關工具和技術獲取、甄别和加工信息,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軟件、專業軟件和網上辦公系統開展工作;具備基本數據思維,掌握數智财務基本技術與工具。
       (4)創新創業能力。具有較強的組織溝通能力與探索性、基本的批判性思維能力,能夠開展社會調查,能夠對本專業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,形成個人見解,不斷嘗試實踐創新。
       (5)綜合能力。具有國際視野,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。
       4.素質要求
       (1)具備較高的社會責任感,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、科學素養及職業素養。
       (2)具備良好的财會職業道德素養、商業誠信與信用素養、信息安全與保密素養。
       (3)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。
       (4)具備國際化視野和基本的創新精神及創業意識。
       (5)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。

        四、課程體系
       1.總體框架
       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、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三大模塊。通識課程模塊包括公共必修課、公共選修課;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專業基礎課、專業必修課、專業組選課(專業分為企業資本運營和智能财務兩組)及專業任選課;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專項實踐和其他實踐。
       各類課程學分要求如下:總需修滿163學分,其中公共必修課37學分,公共選修課10學分,基礎必修課26學分,專業必修課31學分,專業組選課12學分,專業任選課12學分,專項實踐15學分,其他實踐20學分。
       2.核心課程
       管理學、基礎會計、經濟學、統計學、中級财務會計、經濟法、稅法、财務管理學、管理會計學、财務報表分析、高級财務管理、審計學。
       3.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和主要專業實驗
       基礎會計實驗、企業行為模拟、财務管理課程實驗、财務共享理論與實踐、大數據财務分析、會計信息化實驗、智能納稅申報、會計頂崗實操、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(設計)。     
       五、師資隊伍
       本專業具有專任教師25人,以中青年教師為主,年齡結構如表1所示;以中高級職稱為主,其中高級職稱占24.00%,職稱結構如表2所示;教師的學科背景主要是工商管理(會計學和财務管理)為主;教師研究生學曆達到88%。
表1:财務管理專業師資年齡結構
年齡(周歲) 人數(人) 百分比(%)
35以下 11 44.00%
35~45 7 28.00%
45~55 6 24.00%
55及以上 1 4.00%
合計 25 100.00%
 

表2:财務管理專業師資職稱結構
年齡(周歲) 人數(人) 百分比(%)
高級職稱 6 24.00%
中級職稱 14 56.00%
初級職稱 5 20.00%
合計 25 100.00%
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六、教學條件

         1.校内實驗實訓室
       本專業共有多個實訓室,包括财務共享實驗室、會計仿真工作室、會計綜合模拟實驗室、會計信息化實驗室(一)&(二)、财務分析實驗室、管理會計實驗室、财務管理實驗室手工會計實驗室、納稅實務實訓室、審計信息化實驗室、資産評估實驗室、ERP沙盤實驗室。
          2.校外實踐基地
       與華潤萬家、廣東誠安信會計師事務、中興财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等42個校外經濟主體開展實習基地建設。
       3.研究機構
       本專業具有公司财務研究所,主要從事财務管理、公司治理、公司創新和财務管理教學等方面的研究,将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。

       七、其他
       1.就業情況
       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工商、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等經濟主體、例如公司、會計師事務所、咨詢公司、稅務機關,從事财務管理與分析、會計及金融管理與咨詢服務等工作,或者在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,或者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,最近三年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均在96%以上。
       2.學生獲獎
        本專業近3年以來,選派學生在全國性本科的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二等獎以上5次,國家級三等獎8次,省級二等獎以上6次。